隔帘杜宇催人去,恹恹梦魂惊起。雁柱难调,莺歌易阕,惜别银河千里。
阑干静倚。费几度徘徊,几番凝睇。枉道相思,寸心灰尽倩谁记。
垂杨门巷似旧,叹天涯咫尺,重见无计。苦雨凄风,哀笳怨角,应是千红刬地。
文梁燕子,料难到蓬山,画楼十二。漫想如今,舞衫和泪洗。
台城路。清代。朱庸斋。 隔帘杜宇催人去,恹恹梦魂惊起。雁柱难调,莺歌易阕,惜别银河千里。阑干静倚。费几度徘徊,几番凝睇。枉道相思,寸心灰尽倩谁记。垂杨门巷似旧,叹天涯咫尺,重见无计。苦雨凄风,哀笳怨角,应是千红刬地。文梁燕子,料难到蓬山,画楼十二。漫想如今,舞衫和泪洗。
朱庸斋(1920一1983),原名奂,字涣之。词学家、书法家。广东新会县人,世居西关。出身书香世家,为晚清秀才朱恩溥的儿子。幼时研读古典文学,尤酷爱词章,随陈洵学词, 13岁能吟诗,深得老师喜爱。青年时以词知名,长期系统研究词学,提出填词以“重、拙、大”作标准,后又加“深”字,对词学发展作出了贡献。除词学外,偶作明人小品画亦楚楚可人,书法习钟繇,雍容雅秀,尤工于小札和题跋。1983年,朱庸斋肾病复发,病逝于广州西关之分春馆。 ...
朱庸斋。 朱庸斋(1920一1983),原名奂,字涣之。词学家、书法家。广东新会县人,世居西关。出身书香世家,为晚清秀才朱恩溥的儿子。幼时研读古典文学,尤酷爱词章,随陈洵学词, 13岁能吟诗,深得老师喜爱。青年时以词知名,长期系统研究词学,提出填词以“重、拙、大”作标准,后又加“深”字,对词学发展作出了贡献。除词学外,偶作明人小品画亦楚楚可人,书法习钟繇,雍容雅秀,尤工于小札和题跋。1983年,朱庸斋肾病复发,病逝于广州西关之分春馆。
酬王十八见招。唐代。武元衡。 王昌家直在城东,落尽庭花昨夜风。高兴不辞千日醉,随君走马向新丰。
夜闻雪作口占。明代。顾清。 山水皆言八曲幽,何人肯向雪中游。于今便合成嘉话,不待他年记某丘。
古诗十四首 其二。元代。张昱。 汉诗十九首,不复辨名氏。苏李及枚乘,伯仲之间耳。当时尚词赋,六义谁作意?虽非大雅言,颇有风人致。篇章何在多,自足传于世。所嗟黄初后,作者莫与企。